消费者数据平台
消费者运营
营销自动化平台
企业微信SCRM
全场景零售交易
渠道管控及交易
全渠道运营
全渠道在线客服
热线客服
AI客服
智能工单
供应链智能
营销智能
超级会员中心
门店营销助手
消费者运营平台
点单小程序
商城小程序
全渠道交易平台
数据分析平台
自助分析BI
标签平台
8大基础能力中心
24大业务能力中心
主题域模型
标签模型
算法模型
低代码应用开发
中台控制器
能力图谱
大数据应用开发
大数据研发
标签工厂
数据资产管理
自助分析
敏捷协作
代码托管
自动化测试
运维监控
能力中心
业务中心
组件、功能包
应用生态
报告下载
行业洞察
产品热点
市场活动
数创会
数字化专题
企业动态
专家智库
关于我们
合作伙伴
加入我们
关于云徙
ABOUT US
发布日期:2020-06-01 来源:TGO 鲲鹏会
数字时代的来临,让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争论的热议话题,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企业逃离不开的话题。传统企业需要在产业互联网的助力下实现转型,提升数字竞争力。对于想要转型的企业而言,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成为了一大难题,一方面业务驱动而不得已为之,另一方面内部利益冲突而导致重复建设,造成中台重复拆建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在转型的过程中使用一个可以容易上手且成熟的中台系统,在强化运营能力让企业业务前端更好创新创收的同时,也能让中台自身可以不断适应新需求、新变化而无需重建。
云徙科技就是一家中台数字化服务的典型代表企业,云徙科技的中台技术最早脱胎于阿里的中间件技术 EDAS。阿里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服务 EDAS 以阿里中间件团队多款分布式产品作为核心基础组件,是阿里企业级互联网架构解决方案的核心产品。然而,EDAS 是一个技术难度相当高的面向互联网技术团队的平台,对于企业 IT 团队来说不够易上手、易用、易管理,也缺乏面向业务使用者的可视化体验。从 2016 年开始,云徙科技就一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在 EDAS 的基础上开发基于自己 IP 的产品化数字中台。
此次,TGO 鲲鹏会采访了云徙科技开发总监 & TGO 鲲鹏会广州分会会员郭逸重(花名:无名),看他是如何看待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团队管理。
双十二背后的数字中台 + 数字营销
当前,随着互联网理念越来越深入,数字化商业网的浪潮悄然来临,商业运行的方式和场景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品牌营销或口碑提高消费者的体验。
2016 年,云徙科技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希望通过“业务 + 数据”双中台为核心的技术,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云徙科技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提供数字营销方案和数字中台。
数字营销主要是借助数据和算法,以及利用营销资源,依靠实时数据跟踪,实现营销由粗放向集约发展、渠道从单一向多元发展,实现智能决策。于是,数字营销成为了企业数字化最先启动、市场潜力最大的应用领域。而数字中台的部分,云徙科技则分为了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谈到这部分时,郭逸重提到了这些年云徙科技的双十二成长经历。
今年双十二,云徙科技主要把“战场”放在了营销方面。当 TGO 鲲鹏会记者问其原因时,郭逸重回答,“这是主要是因为在前几年里,我们累积了大量销售端经验,所以今年我们开始转变方向,希望能在营销的‘战场’发力。”
当云徙科技达到“新战场”时,郭逸重发现,营销“战场”并不简单。这主要是因为第一,需要快速找到精准用户;第二,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快速将信息投放出去。
为了满足这两项需求,云徙科技从备战阶段就开始进行筹划。首先,技术团队需要了解企业的业务目标,通过业务目标评估系统的容量,而业务目标主要会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去年双十二和往常流量的差距;第二是预估今年双十二的情况。其次,技术团队会梳理涉及业务目标的业务产品,并对涉及的业务产品进行全链路压测,找出系统中的一些瓶颈。
郭逸重提到,“在做全渠道运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在圈人数据导入过程中,圈人速度相对较慢。过去,我们从圈人到推送信息,整个流程是一个递进式的过程,持续周期较长;现在为了满足双十二的要求,我们通过优化业务代码,实现数据查询和圈选同时进行,以及通过并行的方式,提高系统的承担能力,让它能加快运营部分的工作。
第二,给用户推送短信过程中,难以在指定时间段推送完毕。这主要是需要我们做到两点:准时推、快速推。10 月底,我们做了一次推送测试,但是通过测试发现,由于推送链路较长,内部逻辑复杂,因此导致百万数据的推送花了大约 6 个多小时,这对商家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缓存的方式,先将信息缓存起来,再做一个统一控制的开关,让系统卡着时间将信息发送出去,实现了系统能够在精准的时间内及时推送短信。现在团队在圈选准备时间上从半天缩短到了 15 分钟,并且在 1 小时内完成百万级数据精准推送。
第三,我们需要避免重复给同一用户发送相同短信的情况。为了避免此情况,我们特意设置了防重功能。这意味着,当这条短信已经发送成功时,它在半个小时内不应该被再次发送。同时,如果下一个请求还是同一条内容、同样的手机号,那么我们会判断它已经发送成功,并在数据库里做特殊标记,以此避免消息的重复发送。”
从市场到产品,再从产品到技术,云徙科技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 也让我们从中看到当前市场的变化。在商业落地层面,云徙科技市场拓展速度迅猛,实现近三年复合增长达到 500%,目前服务客户数已从去年的 30 多家到今年超过 60 家。
那么想要实现如此迅猛的发展,技术团队又是如何发力呢?
关注团队“中坚”力量
想要完成同时这么多事情不是一件简单的,当前云徙科技大部分为研发及运营人员,他们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工作,第一是产品业务的规划;第二是如何用合适的技术推动产品发展。
对于如何用合适的技术推动产品的发展,云徙科技有自己的想法。郭逸重认为,“有不少新技术刚刚诞生的时候,因为太新,所以大多数技术人不敢使用它,也不敢将它应用在公司业务上,可是我希望云徙科技能尝试将新技术与业务结合,让新技术真正应用到业务上。只有当新技术能在某个地方使用成功时,我们才可以在园区前线进行推广。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试点的过程。或许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失败,但是在失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所存在的问题,帮助我们及时调整方向。从云徙科技的角度来说,正因为我们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进行演变,所以我们才找到了适合云徙科技发展的方向,为企业带来积极向上的业务效应。”
当谈到随着云徙科技的团队规模越来越大,团队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时,郭逸重称,“目前,我正在思考如何让不同成员在团队中都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的问题。”
成就感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感悟,它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体悟,而且很容受到外界的影响。通常来说,成就感是管理者在培养员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员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果做得好,那么就会让员工获得成就感,让他更乐意与你沟通;如果做得不好,那么就会大大地打击员工积极性。正因为如此,不少管理者都希望能让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关于这个问题,郭逸重分享目前自己在工作中的做法:
“针对团队管理人员,我通常会和他共同参与事件处理,与他共同分析事件,让他们感受到在带团过程中自身的价值。同时,我也会让他们多接触新领域,多做一些有挑战的事。
针对研发人员,因为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来满足业务的需求,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新技术落实于业务,所以我们策划了‘技术之星评选’的活动,希望促进研发中心成员学习更多新技术;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常常关注团队成员是否使用了一些创新技术。通过两个部分的结合,使得团队成员在做业务的过程中也能有一些技术成就感。”
同时,郭逸重在采访中还提到,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有些问题如果能够自己亲自解决,或许完成的时间需要半年;但是如果分给团队完成,可能需要 1-2 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可是,这个过程是在你的职业成长中必须要接受的事情。做起来可能会比较艰难,但是当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技管理者时,只有当你将权力适当的下放,才能有机会看到更多的东西。
最后,TGO 鲲鹏会问到郭逸重如何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及如何开拓技术视野时,郭逸重认为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是时时关注公司内部分享,在大部分公司里,内部都会有一些中层干部培训,大到团队管理,小到如何通过 PPT 表现业绩,这些都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进行提升;
第二是加入 TGO 鲲鹏会,在 TGO 鲲鹏会有很多与同行交流的机会,看看其他人做事的方法,与他人有更多碰撞的机会。只有碰撞了,才能摸索出最符合自己公司、团队的好方法。
Q & A
TGO 鲲鹏会:购物节前期,通常是技术团队比较繁忙的时候,请问云徙科技是如何“稳定军心”,激励团队成员呢?
郭逸重:云徙科技属于创业公司,处于快速发展创新迭代的阶段。行业巨头的互联网公司一般的做法是,半年设置一次绩效目标;在云徙科技,虽然我们的大目标不会改变,但是当下要做的事情会随着市场的需求进行变化,这也是我们灵活性比较强的原因。因此,我们在做绩效时,通常以季度为考核周期,以便于快速响应市场和创新的需求变化。
同时,我们还会将 OKR 和 KPI 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它们来调动团队的能动性。比如,OKR 可以设立为更高的目标,让它们不仅仅是达到 KPI 的指标就可以了,它需要在上限更高的位置。如果你只是给他制定了一个上限,那么他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就心满意足了;但是如果定在上限更高的位置,他可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TGO 鲲鹏会:“业务 + 技术”是云徙科技特色,想要更好的完成工作,技术和业务也需要做到“默契”,请问您是如何协调业务与技术呢?
郭逸重:对于技术人来说,无论做什么技术,实际上都是为业务场景服务的。因此,技术同学一定需要了解业务,明白业务目标和业务价值。
以云徙科技举例,目前我们有数字中台(i-Digital Engine,包含业务 + 数据双中台)、全触点营销(I-Marketing)、全域会员(i-CDP)、全渠道销售(i-Commerce)和全链路客服(i-Service)、云原生研发管理平台(i-DP)7 大产品线,每个产品都通过敏捷的方式组建团队,团队里包含了产品、技术架构等同学。在团队中,我们都会想如何把产品实现、如何实现得更好,以及如何将好的经验打磨到我们的产品里,一定是要结合业务来做的。
如果光做技术挑战,却不能实现业务增长,那么你就是耍“技术流氓”。因此,我们会依靠业务基础进行创新,不仅能学习很多新技术,还能提升很多自身的能力。